南阳职教园区皇路店镇任营村共678 户,人口3047人,70岁以上老人108位,80岁以上56人,90岁以上16人,高龄老人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是声名远播的 "长寿样本"。那些银发长者用各自的生活图谱,拼贴出任营村独特的长寿画卷。
在四儿子家中,96 岁的田丰莲老人躺在医疗床上,面色红润、思维清晰,能清楚回答问题,并记得邻居老人的年岁。四儿子专门配备的可升降医疗床,不仅是现代医疗设备与传统孝道的融合,更折射出这个大家庭对老人的悉心呵护。
这种子女“精准照料、亲情悉心呵护”的养老模式,在任营村并非个例。91岁的朱九恒老人在大儿子家生活,大儿子在皇路店镇上经营电动车生意。老人身体不错,能拄着拐杖四处走动,四个子女家里,他想去哪就去哪。老人清楚地记得当年在南召一中毕业的时间和年龄,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中学毕业生,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供销社工作,后来又到商业局、外贸局工作。如今老人听力尚好,脑子也异常清晰,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如数家珍,谈及当年的工作经历,老人充满自豪。
在任营村的乡间小路上,92岁的石宗堂老人驾驶着三轮电车迎面驶来,后车斗里装着刚从石桥镇买回的牛骨头。"牛骨头炖山萝卜,补钙又养生。" 老人洪亮的声音回荡在田野间。对于饮食上,他比较讲究,年轻时还用土枪打野兔吃。他非常乐于助人,自己掌握了许多民间偏方,常常与乡亲分享。国家政策给了他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位独居老人还坚持开荒种菜,闲时常骑车赴邻镇看大戏,他乐观的心态和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惊叹。
同样令人称奇的是 90 岁的高增贤老人。他虽然有一个女儿,但由于远在外省,基本上他也是一个人生活。高增贤老人同样能开动三轮电车,来去自如。夏季喜欢畅游白河、横渡水库。日常用柴火灶做饭,每月领取高龄补贴和五保金,"闲时拾柴、忙时种菜,省吃俭用,日子比蜜甜。" 老人的笑声里,是对生活的热爱与自足。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石宗堂老人的养生汤、高增贤老人的柴火灶,折射出老人对传统养生智慧和平凡日子的坚守。高龄补贴、五保政策的落实更让老人们无后顾之忧。
编后:96 岁的田丰莲老人在医疗床上康复身体,91 岁的朱九恒在大儿子的电动车店里讲述往事,石宗堂老人在菜园里采摘蔬菜……这些高龄老人用从容的生活状态,诠释着长寿的真谛:不是简单的生命延续,而是家庭温暖、自主活力与乡土文化共同孕育的生命诗篇。当传统孝道与现代保障相遇,当自然养生与积极心态融合,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独特的光芒。
(职教园区新闻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