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南阳职教园区皇路店褚庄村侯店的蔬菜大棚,坚持绿色种植,采用订单生产模式,七年来为周边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春夏之交,在南阳职教园区皇路店镇褚庄村侯店,希望的田野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近日,记者走进田老板的蔬菜大棚看到,翠绿的丝瓜秧顺着绳子攀援而上,宛如绿色的瀑布倾泻在棚内。五位村民穿梭其间,正专注地为丝瓜进行掐尖、去丝、摘叶、绑扎等管护工作,他们娴熟的动作,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劳作画卷。
“长出 20 片叶子的丝瓜秧就需要开始掐尖管护,这样的劳作得进行好几遍。”一位村民一边忙碌一边介绍,“目的就是让丝瓜苗在生长过程中,把养分集中用在结果上,保证丝瓜的品质和产量。” 这种精心的管护方式成效显著,用绳子吊起来的丝瓜秧,每一棵每年能结出 20 个瓜,每个瓜长度可达 80 公分,重量约七八两,长势十分喜人。
据田老板介绍,他搞蔬菜种植已经七年了,种瓜技术都是在手机上自学的。山东等地很多经验丰富的瓜农,会通过视频发送种瓜技术,帮他解决了不少难题。凭借着不断学习和实践,田老板的种植技术日益精湛。在收瓜期,他种植的丝瓜、黄瓜每亩地每天可采摘 200 斤左右,一季亩产量可达2万斤。为了降低市场风险,他采用订单生产模式,瓜果一采摘,就有南阳万邦市场的车辆前来运走,销路稳定,让他省心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田老板的大棚蔬菜全部采用地膜灭草,不使用灭草剂,既保障了蔬菜的绿色健康,又省去了拔草的大量劳动,使得每年的产量在没有病毒侵害的情况下都较为稳定。
虽然蔬菜市场价格时常波动,种植收入并不稳定,但田老板却很欣慰,因为七年来,他为附近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每天和几位村民一起劳动,分享丰收的喜悦,他觉得特别满足。
简评:皇路店侯庄村的大棚农业,不仅是个人增收致富的途径,更是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像田老板这样的种植能手,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梦想,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更多农户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种植的发展之路。
职教园区新闻中心 拍摄:徐春 马荣飞 撰稿: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