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咀坡村马沟河叉:自然与人文交织的休闲幽境​


记者 乔雅婷

2025-08-14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导语:鸭河口水库高咀坡村马沟河叉处,自然生态良好,环境幽静,成小众休闲胜地。这里还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提灌工程遗迹,它见证我国农业发展进程,承载时代精神与历史记忆,正吸引人们来此感受人文与自然之美。

    8月11日,晴空万里,鸭河口水库湖面波澜不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在水库一隅高咀坡村马沟河叉处,更是一派灵秀恬静的生态田园景象。这里有青砖灰瓦的民居小院,院内果树茂盛,荷叶满塘,旁边阡陌纵横,草木葱郁。河叉浅水区澄澈见底,水底沙石清晰可见,偶尔有鱼儿游过。岸边的野生柿子树生机勃勃,青涩的果实挂满枝头,正在等待成熟时节的到来。

    不经意间,这里已然成为小众人群休闲游玩的新去处。乘兴而来的游客在河边的树荫下席地而坐,悠闲聊天,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兴致来时,对坐打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大家都忘情于这山水之间,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惬意。孩子们更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他们坐在树间的摇床上,随着摇床轻轻晃动,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尽情体会着大自然赋予的独特乐趣。

    在这片自然美景之中,一座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建的提灌干渠静静矗立。在晴空的映照下,它的轮廓愈发清晰,古朴而挺拔,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高咀坡村马沟河叉提灌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鸭河口水库周边地区人多地少,耕地灌溉困难,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水利灌溉工程成为了当务之急。恰逢全国掀起 “农业学大寨”热潮,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鸭河高咀坡马沟提灌工程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动工兴建的。

    该提灌工程主要功能是将鸭河水库低处的水通过水泵引到高处,再通过干渠将水输送到农田,用于当地农田灌溉。现在完好保存的干渠长度大约有100多米。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主体建筑多采用砖石结构,砖石之间咬合紧密,十分结实,充分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使其能够经受住几十年风雨的考验,依然屹立不倒。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便于通行和泄洪,干渠采用多孔拱桥设计,充分利用力学构造,在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既巧妙地节省了材料,又有力地保证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体现了当时建设者们的智慧与匠心。

    据当地村民介绍,在工程建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它有效解决了当地农田的灌溉问题。大片曾经因缺水而贫瘠的农田得到了充足的水源供应,农作物的产量大幅提高,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到了20 世纪80年代后,由于各种原因,该提灌工程逐渐废弃。如今,这里只剩下一些残余的建筑,如渡槽、干渠、泵房等,部分设施已经破损,内部的钢铁构件基本缺失。但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见证,承载着当时乡亲们为了搞好农业、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也留存着当地人民的集体记忆和乡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与自然抗争、改造山河的象征性符号。

    简评:作为重要的人文遗产,人们希望通过鸭河马沟河叉提灌工程,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因此,这片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辉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感受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美好。

 职教园区新闻中心:乔峰 徐春 李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