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南阳职教园区沽沱村的春花生渐次成熟,从8月下旬起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田间地头处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机械化作业的轰鸣声与村民的欢声笑语交织,勾勒出一幅热闹的秋收图景。
初秋时节,暑气虽未完全消散,田野间已飘起丰收的喜悦。8月29日,走进沽沱村的春花生种植田,机器的轰鸣声率先入耳。一台联合收获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凭借高效的作业系统,将起秧、传送、分摘、存储等工序一次性完成。田埂旁,村民们满心期待地等候,待收获机完成一片地块的采收,便迅速上前,将存储箱内新鲜饱满的花生果倒入农用车上,然后运送到晾晒场进行晾晒。因为联合收获机效率高,省时省力,所以果农们都在排队等候机器到自己田里作业。
因为联合机械数量有限,部分村民根据自家种植规模,选择 “手工 +机械”模式,或者机械组合模式。“手工 +机械”模式,即先用人工将花生秧薅起,再用脱果机脱果;机械组合模式是用机械将带着泥土芬芳的花生秧连果犁起,再使用脱果机脱果。在脱果机作业区,分工更是明确 —— 有人负责梳理杂乱的花生秧,确保投喂顺畅;有人快速往机器进料口投送花生秧;有人守在出料口,将脱好的花生果麻利装袋;还有人在后面细心捡拾散落在地上的花生果,不放过任何一颗 “丰收粮”。整个采收流程紧张有序,尽显村民们的协作智慧。
“以前收花生全靠手薅、手摘,一亩地得忙活好几天,现在有了机器,效率翻了好几倍!” 正在装袋的村民笑着说,机械化作业不仅大大加快了采收速度,更减轻了弯腰劳作的负担,让原本繁重的秋收变得轻松不少。
而沽沱村春花生能取得丰收,除了村民的精心管护,遍布田间地头的标准化水井也功不可没。“今年夏天有点旱,多亏了这些水井,浇地特别方便,花生才长得这么好!” 村民们介绍,标准化水井的建成,为农田灌溉提供了稳定保障,在关键的生长周期及时补水抗旱,有效避免了干旱对花生长势的影响,最终让每一株花生都挂满了饱满的果实。
目前,沽沱村的春花生采收工作仍在有序推进中。看着一袋袋装满花生果的编织袋被运回家中,村民们满心欢喜,也为接下来的粮食晾晒、售卖做好了准备,期待着这份丰收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收益。
简评:沽沱村春花生采收场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联合收获机与 “手工 +机械”模式互补,既体现机械化对劳作效率的提升、对农民负担的减轻,也兼顾不同种植规模需求;而标准化水井保障灌溉,从源头筑牢丰收根基。这背后,是生产方式升级与基础设施完善的双重发力,让丰收既有 “速度”,更有 “底气”。
职教园区新闻中心:乔峰 许春 李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