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玉都街道:重访抗战办学遗址,感悟红色传承精神


记者 镇平

2021-07-19 来源:镇平县融媒体中心

7月17日上午,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明钦一行来到镇平县玉都街道安国城遗址(河南大学旧址),瞻仰《安国杂志社》发祥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年12月,豫北、豫东相继沦陷,河南大学被迫离开开封,开始了八年的抗战办学历程。辗转迁徙至信阳鸡公山、南阳镇平安国。在此之前,中共地下党镇平县委派地下党员王国谟(安国村人)、王严身、周汉辰筹建《安国杂志社》,王国谟为经理,该书社也是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安国城为当初筹建书社时接头、联络、开会的地点和场所。

80多年前,河南大学迁至镇平县安国兴教求知。其间,镇平安国人民与河大师生肝胆相照、和衷共济,结下深厚友谊。如今,安国小学不仅保留着不少“河大”元素,还树立了“抗战时期河南大学办学碑”,《安国杂志社》发祥地旧址,当年河大师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河南大学旧址,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都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段耀辉介绍:“1937年12月河南大学自开封迁徙,校长刘季洪决议,农、医两院迁至镇平安国......【碑文内容】。”在此,还原了河大师生当年在镇平安国工作、学习、生活场景,凝聚着河大师生和镇平人民的深厚情谊,更是重现了当年河大在抗战时期的烽火育才之路。

镇平县安国河南大学办学旧址被宣传部正式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近年来,该地有省、市、县多家单位及社会各界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成为接受爱国主义红色教育的基地。

王明钦部长一行先后参观了河大办学遗留文物、瞻仰《安国杂志社》发祥地,查看了位于镇平县安国河南大学遗址,听取当地对于抗战办学事迹的讲解。触景生情,大家的心灵接受了一场深刻的洗礼。

玉都网讯通讯员:李鑫 李娜 安旭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