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乡县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目标,立足审判职能,融入双拥工作大局,探索建立“军法同行”工作机制,以“一课堂引领、两中心服务、两法庭支撑、三联动保障”为核心,不断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水平,做深做实做好新时代涉军维权工作,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一、“一课堂”强化源头预防
为扩大涉军维权工作影响力、营造尊崇军人的社会氛围,我院以“一课堂”体系为抓手,将宣传教育融入常态化工作,从源头强化防控成效。一是精品课堂进军营。我院精准对接需求开展服务。通过定制发放 100 余份军人军属法律服务连心卡,动态掌握官兵在训练、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据此调整普法内容。定期组织法官进驻部队,提供法律讲座、法律咨询及诉讼风险分析等专业服务,助力提升官兵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此外,借助 “国家宪法日”“八一建军节” 及征兵退伍等重要节点,深入民兵训练基地、武警中队及驻地部队开展 7 次专题普法与送法活动,累计覆盖 380 人次。
二是骨干参与建长效。吸纳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基础好的军营骨干参与普法工作,协助开展送法进军营案例讲解、互动答疑等工作,建立“兵教兵、兵学法”的长效机制。三是线上线下强引导。依托 “两微一端” 新媒体平台,持续推送涉军维权工作动态、典型案例及法律法规解读,有效拓宽工作覆盖面。同时,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资料等线下方式,向群众普及涉军维权的重要意义与相关法律知识,推动国防意识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尊崇军人、维护军属合法权益的法治意识,切实提升全社会对涉军维权工作的认知与支持度。
二、“两中心”聚焦精准服务
设立军人维权中心和军属维权中心,精准对接军人军属,靶向回应军人军属司法需求,切实保障“军人维权无后顾之忧、军属维权有坚实依靠”。一是风险排查早处置。构建全链条风险排查预警机制,紧盯重点人员、重要时段、重点事项深入一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确保涉军涉法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二是法治拥军解兵忧。探索“调解优先+情感疏导”模式,深挖纠纷根源,联合部队政工部门共同参与调解,妥善处理涉军婚姻家事纠纷,避免一判了之激化矛盾,影响军人正常服役;协调属地法院到部队驻地或军人原籍地开庭,跨域审判涉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纠纷,减少军人维权成本;协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调取政策文件,明确军人优抚金、退役安置费等纠纷案件的裁判标准,确保军人依法享受相关待遇。三是军属维权强保障。在军属聚居区域设立调解工作站,选聘退役女法官、军嫂担任特邀调解员,通过“预约调解+上门调解”消弭家事争端。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设立“优抚政策兑现专窗”,法院出具《协助执行函》,督促相关部门对军属医疗、教育优待申请进行加快办理。与军人原籍、部队驻地法院签订《军属维权协作备忘录》,开展“委托送达+异地取证+线上开庭”全流程协作,军属异地维权案件平均办案周期缩短30%。
三、“两法庭”筑牢解纷支撑
树立“实质化解、案结事了”理念,依托涉军综合审判庭精准审理涉军案件,设置军地共享法庭延伸服务触角,将涉军争议化解与维护国防利益、提升军人军属获得感深度融合,通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实现纠纷就地化解。一是涉军案件专人办。挑选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办案水平高的法官组成专业审判团队,切实提高办案质效。健全涉军维权诉调对接机制,选聘复员转业军人、军属担任人民陪审员或特约调解员等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切实做到快立快调化纠纷、快审快执促事了,坚决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二是争议纠纷实质解。树立“实质化解、案结事了”理念,将涉军争议化解与维护国防利益、提升军人军属获得感深度融合,通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争议从“形式结案”向“实质化解”转变。如,某部队与某建设公司租赁合同纠纷一案,某部队租赁完毕后,某建设公司迟迟未还押金,部队诉至法院。法官高度重视,全程对接矛盾化解,多次协调沟通后达成和解协议,并督促被告及时履行,案件得到妥善化解。三是共享法庭提效率。以“资源共享、功能融合、联动解纷”为目标,打破地域壁垒,提升纠纷化解效率。在部队驻地、官兵营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等设置军地共享法庭,借助数字技术搭建“视频调解、在线签字、司法确认”一站式解纷平台,真正实现涉军维权“零跑腿、零支出”。健全涉军维权诉调对接机制,选聘复员转业军人、军属担任人民陪审员或特约调解员等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切实做到快立快调化纠纷、快审快执促事了,坚决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四、“三联动”凝聚化解合力
始终秉持 “涉军维权无小事” 的理念,将做好涉军案件审判、开展司法拥军服务等纳入法院中心工作一体谋划部署、同步推进落实。深化府院军三方联动,推动涉军纠纷实质化解,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一是军地协作再深化。与人武部门、驻地部队及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以“信息共享+定期会商”为核心的军地协作机制,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嵌入涉军要素筛查环节,对当事人是否为军人军属、案件标的是否涉及军用物资或军事设施等问题进行逐案核实。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辖区内涉军案件审理情况,梳理婚姻家庭、拆迁补偿、优抚待遇等高发事项风险点。二是府院联动强推进。在行政审判中对涉军案件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确保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国防建设、军民团结。做实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根据争议类型制定分类处置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及处置权限,通过“预防在先、多元化解、高效联动”推动涉军行政争议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化解”转变。三是法检联动协同办。以公益诉讼为切入点,探索涉军纠纷法检协作新机制,着眼部队军事斗争需要,协同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消除军事设施安全隐患。搭建线索移送平台,建立“部队反映-检察机关受理-法院立案”的涉军公益诉讼线索快速移送机制,对违法建设、非法占用等危害军事设施安全的行为进行“线上线下双线移送、法检两院同步审查”,确保线索处置主动响应、闭环管理。
征程万里风更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内乡法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总结经验,创新举措,锚定目标任务不动摇,凝聚军地合力不松劲,持续在资源共享上做文章、在协同联动上下功夫、在精准服务上求突破,进一步提升涉军维权工作水平,使“军法同行”成为涉军维权工作的鲜明底色,让公平正义成为军人军属的坚实后盾,为推动涉军维权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吕一 郭贝 柴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