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民生保障的关键环节。为系统改善城乡出行环境,方城县依托12345热线,组建由县交通运输局、住建局联合各属地政府成立的专项整治工作专班,通过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道路治理新格局,统筹推进道路修复与提升工程,切实将群众反映集中的“烦心路”转变为“惠民路”,为城乡发展助力增效。
一、靶向施治,闭环管理破难题
方城县坚持“听民意、察实情”工作导向,依托市12345热线构建“诉求收集—分类研判—回访核验”全流程闭环体系。针对群众反映的道路破损、雨天积水、通行隐患等问题,逐一登记问题地点、涉及人群、影响范围等关键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明确牵头单位主办、协办单位配合机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现场“把脉问诊”,精准制定道路问题处置方案,及时协调解决施工难点堵点,实现从办理“一个诉求”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转变,显著提升治理效能。
二、多方协同,机制创新树标杆
面对老旧小区道路破损及安全隐患的双重挑战,方城县创新实施“政府+物业+业主”三方协同治理模式。住建部门全程驻场监督,严控路面厚度、排水坡度等质量关键点;推选群众监督员实时反馈施工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形成“专业监督+群众参与”双保险;创新物业维修基金使用“三步工作法”:联合街道社区实地核查破损面积并明确申请流程,对接房管部门大大压缩审批周期,通过“社区议事会”凝聚业主共识。该模式成功破解仁和新世纪小区“大修基金申请难”与“意见统一难”问题,形成可复制的改造经验。
三、三级联动,长效管理护成果
方城县创新建立“县—乡(街道)—村(社区)”三级维护网络,推动道路管护常态化、精细化。县级层面统筹技术资金保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精准定位维护重点;乡镇(街道)实行电子化台账管理,每月开展全覆盖巡查;村级网格员在杨楼镇、四里店镇率先推行“每日一巡”机制,实现小修当日完成、大修计划管控。此外,全县积极开展“爱路护路”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广播、公告栏、微信群等多渠道传播,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切实巩固道路整治成果,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百姓。
专项整治以来,方城县累计修复小区道路1170米,更换路面下水管篦子、井盖129套,硬化市政路面1800平方米,城乡居民出行环境得到显著提升。下一步,方城县将坚持诉求导向,持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以优质基础设施连通民心、助推发展,全面提升城乡道路服务品质和综合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