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高温“烤验”心脑血管,专家支招筑牢健康防线


记者 刘露

2025-07-23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盛夏时节,高温热浪席卷多地,持续的闷热天气不仅让人倍感不适,更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推手”。数据显示,当气温突破35℃,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风险会显著上升。南阳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心血管内科七病区主任张松雨提醒,盛夏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和慢性病患者,需警惕高温带来的多重健康威胁。

盛夏高温为何成心脑血管“雷区”? 

“盛夏的高温高湿环境,对心脑血管系统是一场‘全链条考验’。”张松雨主任解释,高温下人体为散热会使体表血管扩张,导致心脏、大脑等核心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心脏不得不超负荷工作以维持循环,负担陡增。同时,高温会加速心肌收缩、升高心率,使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易引发严重心律不齐;对于有心脏基础病的人,更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加重心力衰竭。 

盛夏出汗量显著增加,这背后藏着双重风险:一方面,汗液带走的不仅是水分,还有钾、钙、镁等关键电解质,一旦失衡就会干扰心脏正常节律;另一方面,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会让血液变黏稠,血栓形成风险上升,进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几率。 

此外,盛夏的燥热还会从“情绪”和“睡眠”两头夹击。闷热易让人烦躁、焦虑,这些负面情绪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和心率飙升;夏夜闷热难眠则会打乱神经内分泌平衡,引发血压波动,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盛夏护心脑,做好这几点更安心 

面对盛夏高温的“健康挑战”,如何科学防护才能降低风险?张主任给出以下实用建议: 

睡够7-8小时,拒绝“熬热夜”

充足睡眠是心脑血管的“稳定器”,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可适当开窗通风(避免直吹),帮助身体降温入眠。

稳住情绪,别让“心火旺”伤了身

盛夏易心烦气躁,可通过听舒缓音乐、与家人聊天、短途散步等方式疏解压力,保持情绪平和,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带来的血压波动。

饮食“四低一高”,补水有讲究

饮食以清淡为主,坚持“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原则,少吃甜食和辛辣食物;出汗多要及时补水,以常温淡盐水或白开水为宜,别贪凉喝冰饮,避免刺激血管收缩。

运动选对时段,强度“刚刚好”

选择清晨(日出后)或傍晚(日落后)气温较低时运动,可选游泳、快走等轻度项目,避免正午高温外出;运动后慢慢补水,别猛灌,切忌剧烈运动增加心脏负担。

慢性病患者别“任性”,老人防暑放首位

高血压患者要遵医嘱调药,千万别擅自减停,以防血压骤升骤降;老年人外出时戴宽檐帽、穿透气衣物,随身携带防暑药,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

张主任特别强调,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进展快,盛夏若出现胸闷、胸痛、头晕、心慌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拖延。盛夏护心脑,关键在“细节防守”——规律作息、科学饮食、适度行动,才能平安度过高温“烤验期”。

通讯员 杜怡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