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在麦田越冬管理的繁忙期,"科技化"、"智能化"成为南阳邓州市种粮大户和广大农民的好帮手。南阳台记者王雅博,邓州台记者杨清令报道:
在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液晶大屏前,通过一个个摄像头返回的画面,巡视每一块农田的基本情况。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负责人李占介绍,邓州智慧农业中心的大数据平台也是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2.7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智慧大脑",田间架设的高清摄像头、地下深埋的传感器,再加上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加持,让这里的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科学高效。各种仪器采集到的农作物数据,经过智能处理,传送到大数据平台上,清楚显示出土壤的墒情、虫情、苗情等变化情况,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科学决策和智能管控。“在小麦越冬期,我们运用传感器、农业气象和卫星遥感等科技设备,重点监测土壤湿度、大气温度和小麦苗情 比如我们发现小麦叶片枯黄,次生根较少,我们就及时提醒种植大户浇越冬水,增强小麦抗寒性,通过高科技与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减少了人力投入,也提高了管理效率,可以保障小麦越冬期顺利生长。”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在邓州智慧农业中心的一块试验田中,成片的冬小麦新品种苗齐根壮,长势喜人。技术人员正在对土壤墒情,以及十几个小麦新品种在越冬期的苗情进行全面调查,为筛选优质高效品种提供科学依据。邓州市农技人员陈诗琪:“做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这些小麦新品种在邓州区域的适应性。就想筛选出适应豫西南地区气候特点,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小麦品种。为将来豫西南地区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优化品种布局做一些准备。”
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运用,为农业生产不断注入新活力、新动能。随着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现如今邓州市已走出了一条现代化智慧农业的新格局,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了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邓州市农技中心主任冀洪策:“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大良种技术攻关,土壤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等方面的工作,力争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