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风险提示 织密防护网 守好“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 刘露

2025-08-15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日前,南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风险提示,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假冒伪劣食品的辨识和防范能力,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擦亮双眼 看清假冒伪劣食品

“山寨”食品,即“傍名牌”或“仿名牌”食品,指仿冒知名品牌食品名称、包装装潢等标识的食品,通常利用形近字、相似图案等混淆消费者(如“康帅傅”“粤利粤”“旺子牛奶”“营养直线”),价格相对比较低廉。常见于儿童零食、饮料、膨化食品、乳制品、调味品等。“山寨”食品可能存在食品原料劣质、生产工艺不达标、营养成分不足、侵害正规品牌权益等问题。

“假冒”食品,即通过伪造、仿冒、掺杂掺假或以其他欺骗手段冒充正规品牌、合格产品或特定品质的食品,包括品牌假冒、原料造假、认证造假、过期翻新等形式。常见于酒类、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油等。“假冒”食品可能掺入含有毒有害成分的非食用物质,营养价值大幅降低,危害人体健康,破坏正规企业信誉,扰乱市场竞争。

“三无”食品,即无生产厂家名称及地址、无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无食品生产资质编号及质量合格证的食品。常见于儿童零食、散装糕点、散装白酒、调味料等。“三无”食品来源不明,原料质量无保障,存在食品生产加工环境不佳、添加剂滥用或非法添加、微生物超标等风险,食品安全隐患较大。

过期食品,即超过了包装上所标注保质期的食品或通过涂改、篡改日期冒充合格食品销售的产品。常见于休闲零食、乳制品、烘焙食品等。过期食品可能因油脂酸败、微生物繁殖等导致食品变质、营养成分流失,食用后易引起腹泻、呕吐、食物中毒。

腐败变质食品,即在微生物、酶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导致感官性状显著劣变、营养价值下降,并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或存在致病微生物污染风险,从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常见于水果蔬菜、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等。腐败变质食品可能因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食品变质,食用后易引起腹泻、呕吐、食物中毒。

虚假宣传与违法宣称功能食品,即经营者对食品信息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表述,对普通食品虚假宣称具有增强免疫力、降压、降脂、减肥等功效,或对保健食品明示或暗示可预防、治疗疾病(如“降血糖”“抗癌”等)。常见于压片糖果、袋泡茶、固体饮料及酒类、功能性普通食品等。虚假宣传与违法宣称功能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成分,危害人体健康。

选购食品 牢记这些注意事项

选择正规购买渠道。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超市、商店、便利店选购食品。谨慎购买流动摊贩售卖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来源不明的食品。

检查食品包装。观察包装是否完整、清洁、无破损。警惕印刷粗糙、色彩不正、字迹模糊的包装,注意比较与知名品牌包装在商标标识、字体图案、颜色搭配上的差别。

检查食品外观。观察食品本身的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正常。警惕颜色过于鲜艳、香气刺鼻、状态异常(如结块、粘连、有杂质)的食品。

检查日期。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检查日期打印是否清晰、有无涂改或粘贴痕迹,不购买过期、价格异常低廉的食品。

检查标签标识。查看食品包装是否有生产厂家、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SC标志)等信息。保健食品需认准包装上“蓝帽子”标志和批准文号,进口食品应有中文标签。

消费者若发现商家存在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可及时留存购物凭证、样品、包装等,以便维权时提供证据,并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或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反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