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年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桐柏县奋力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新画卷——
这是一串令人惊羡、带着幸福质感的数字。走进桐柏这个国家园林县城,你会顿感心旷神怡。权威数据显示,这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一般在1万个左右,最高达4万个,是国内大多数大中型城市市区的30倍以上,被誉为“中原氧吧”。
这是一组值得称道、彰显民生情怀的荣誉。在全省“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中,桐柏县递交了一份优秀答卷,县委书记贾松啸荣获先进个人称号。今年3月,国家生态环境部专门下函,市生态环境局桐柏分局因环保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而被嘉奖;4月,市生态环境局通报表扬2021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集体和个人,桐柏县政府荣获先进集体称号,桐柏县委副书记、县长党建凯等9人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今后五年,桐柏县将紧紧围绕市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绿色崛起 美丽富民’这根主线不动摇,坚持绿色生态第一优势,在打造‘中国碱都’升级版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生态淮源’高质量上展现新作为,在擦亮‘文旅名县’金名片上谱写新篇章。”在刚刚闭幕的桐柏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贾松啸的话语铿锵有力,赢得阵阵掌声。
到桐柏看经济发展,必须去化工产业集聚区走一走、看一看。因为这里不仅仅是桐柏的“聚宝盆”,更是省级循环经济试点。
蝶变前的安棚碱矿,依赖储量亚洲第一的天然碱矿床,碱硝化工产业一直是全县支柱产业,却也是全县的污染重灾区。
桐柏县委书记贾松啸(前右二)到企业调研环保工作
桐柏县委副书记、县长党建凯(前右二),副县长韩学军(前右三)调研环保工作
“为彻底甩掉‘先污染、后治理’的帽子,我们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先后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并按照国家级工业生态示范园标准,聘请专业人员规划建起桐柏化工专业集聚区。”党建凯介绍。
影响生态环境的不让步、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不让步、影响整体规划的不让步!与此同时,桐柏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化工产业集聚区“三个不让步”的原则底线。
桐柏县副县长韩学军告诉记者,坚守“三个不让步”,桐柏县近3年来就拒绝了60多家企业入驻。
提起“中国天然碱之都”“绿色化工”,南阳市生态环境局桐柏分局局长安琪如数家珍:“县里坚持生态强县,出台实施扶优汰劣政策,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培育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工业经济向环保型、高效型转化。”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建成省循环经济示范区试点,刮起“科技创新风”。以碱硝化工行业废渣、废液、废水循环利用为主线,桐柏县斥资4亿元研究出“倍半碱一步法”制碱工艺,形成4条工业生态链,建成20万吨小苏打、40万吨矿物肥、5万吨醋酸钠等废物综合利用项目。
加大技改力度,引导企业组建规模化、环保型生产线,逐步建立现代新型工业、生态工业。去年以来,桐柏进一步强化化工产业集聚区与天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合作,以循环经济为导向,做精做细、做大做强碱硝化工业,加快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碱都”升级版步伐。
运用全域党建,深化“放管服”改革,“万人助万企”优化营商环境。去年6月,亿森源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为集聚区服务中心送来锦旗。原来,集聚区党工委牵头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联合党总支,吸纳了县环保部门等31个部门“一把手”,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县生态环境部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专门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桐柏县首届乡镇“新桐柏英雄杯”大比武擂台赛上,桐柏化工专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周红霞坚定地说,将全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国碱都”。
县城美景
5月的桐柏县淮源镇陈庄村,一切都焕发着勃勃生机: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四通八达的连户道路、飞鸟蹁跹的荷塘湿地,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昔日贫困村,今朝换新颜。陈庄村的华丽蝶变,是桐柏县强力推进“生态淮源”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剪影。该县以建设淮河源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统揽,构建起城镇村庄风景如画、河流湿地清澈如镜、沿路沿渠林带如网、山头坡面绿林如屏的生态体系。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安琪说,进入“十四五”,桐柏县贯彻新发展理念,抓实污染防治攻坚10个专项行动。2021年,优良天数达310天,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水质年均值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
依法严打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开展砂石等矿产品管理‘利剑’专项整治,就是好!”安琪如是说。去年,县生态环境部门共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8件,移送污染犯罪案件4起。因环境执法工作成效优异,市生态环境局桐柏分局被国家生态环境部评为“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
狠抓修复治理,再现绿水青山。“因为全县矿产资源丰富,生态修复任务繁重,县里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矿山生态修复领导小组。”桐柏县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36个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工程全部完成,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6座,被国家自然资源部确定为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发展林业生态,创建园林城市。桐柏制定林业生态县创建、园林城市创建等发展规划,造林绿化成效斐然。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2.9%,中心城区绿化率达47%,指标远高于省级生态县要求。淮河之源,就像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生态新画卷。
全力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在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村)创建中,县、乡两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建好供排水、乡村公路和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确保环境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早在2014年,桐柏县就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成为全市第一个省级生态县。目前,该县正在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城市建设更加美丽,城市魅力更加凸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趋完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党建凯如此擘画“生态淮源”未来五年蓝图。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走进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万亩映山红苑”,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竞相绽放,点点红晕扮靓了绿水青山,吸引了大批游客。
“红”“绿”融合,走好“文旅名县”创新发展之路。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负责人朱盛介绍,景区在打造全国最大的映山红旅游目的地和红二十五军长征文化公园的同时,还将利用淮源奇异秀美的自然山水,创造全生态视觉盛宴,争创5A级景区。
“县‘两会’明确了今年工作重点,就是以新‘桐柏英雄’精神为引领,深入实施‘生态引领’等四大战略,打造‘文旅名县’金名片。全面叫响‘淮河之源’文旅品牌,把文旅产业培育成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桐柏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东升介绍。
全域旅游。桐柏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共有旅游单体455个。该县确立全域旅游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旅游体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了新一轮《桐柏县旅游总体规划》编制,为老区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绘制出蓝图。
文旅融合。按照“生态休闲、健康养生”定位,推动旅游与生态、文化一体化发展,坚持文旅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以淮源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红色文化为依托,充分利用桐柏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撬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崛起。
旅游+农业。桐柏着力发展中药材、林果、有机蔬菜产业,建设绿色高效示范基地。毛集、淮源荣获“河南省中药材发展强镇”称号,朱庄被评选为市十大特色产业强镇。磨沟村红军长征转战地成为全国首家村级长征红色文化展览馆,新集被评为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乡镇。
大地丰收
旅游+茶叶。加大茶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品牌运营能力和科技实力水平明显增强,茶文化繁荣发展。“桐柏玉叶”“桐柏红”两大品牌逐步打响,双双进入全国公共品牌百名榜,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1.97亿元和8.18亿元,“中原茶乡”声名远播。
茶园飘香
淮河之源山水休闲游、红叶观赏游、乡村观光游、现代工业游,吃住行游购娱一体……桐柏县创新发展“文旅+”,淮源景区、龙潭河景区、桐柏革命纪念馆等精品景区、网红景区星罗棋布,“淮河之源”文旅品牌日益响亮。
“绿水青山,流金淌银。”踔厉奋发向未来,贾松啸激情满怀,“只要我们坚持生态引领,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淮源’新画卷就会愈发靓丽、愈发夺目,‘省内50强’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近、如期实现!”
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