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持续高温晴热天气致使卧龙区蒲山、安皋、陆营、王村等乡镇出现旱情。据区农业农村局统计,全区受旱面积已达17.2万亩,其中重度受旱6.3万亩。与此同时,群众通过市12345热线集中反映机井维修、水库调水、水渠疏浚等灌溉难题的诉求日益增多。为高效响应群众关切,快速缓解旱情,卧龙区迅速行动,依托12345热线平台畅通民情民意,密切联动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全力保障秋粮生产用水需求,坚决打好抗旱保秋这场硬仗。
三级联动应旱情
区级提效:卧龙区12345热线中心聚焦水源保障、机井维修、电力维护、绿植及路面养护等热点问题,精准分类群众涉旱情类工单,加强与属地及农业、水利部门联动,确保涉旱情类诉求“接诉即办”,实现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处置。镇级包联:各镇(街道、景区)建立“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主抓-包村干部驻点”的三级责任体系,由党委书记带队,班子成员分片包联,蹲点查看农作物受旱程度,逐项核实受旱面积、植株高度等细节,建立"受旱整改台账"清单,将灌溉任务分解到村民小组并明确责任人,确保每个地块有人管、有水浇。村级自救:各行政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以村两委成员、联村领导、包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为成员的抗旱志愿队,迅速开展抗旱自救;同步通过“村村响”、入户宣传、朋友圈等方式广泛宣传节约用水,发布各类天气预警信息和农事指导信息,全力动员农户及时浇水,保苗稳健生长。
精准施策保灌溉
卧龙区聚焦“有水浇、浇得上”目标,全力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设施抢通:全面排查水库、渠道,清淤疏浚;组织专业队伍拉网式排查、连夜抢修故障机井,更换老化部件,确保水利设施应修尽修、能通尽通。应急解渴:针对无机井、少机井的村,技术人员现场勘测,划定临时打井点,调度洒水车组建“应急送水队”,每日两班送水至高岗地块,缓解秋粮“渴情”。帮扶到户:针对老弱病残、外出务工家庭等浇地困难群体,组建180余支志愿服务队,配备专业设备,提供精准帮扶。旱涝并防:要求各村密切关注天气,完善预案,备足物资,严防“旱涝急转”,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粮食安全。
多方参与助丰收
面对严峻旱情,卧龙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力量,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田间察看旱情,协调灌溉水源,指导科学抗旱,切实为群众纾解燃眉之急,全力守护农作物生长,用实际行动筑牢丰收防线。其中蒲山镇将每周三的选民接待日改为“旱情专题日”,轮值代表收集问题,联合农业中心组成“抗旱小分队”,实地记录各村急难问题,形成建议上报党委决策,统一部署开展抗旱浇灌工作;靳岗街道人大代表与农办、社区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土地旱情与秋粮长势,巡检水库堰塘等灌溉设施,现场督促抢修损坏设施,确保干旱田地灌溉不受阻。
截至目前,全区高效办结灌溉用水诉求400余件,按时办结率超99%,协调辖区30余座中小型水库开闸放水,维修启用机井5483眼,动用各类机械7500余台次,累计灌溉农田67.5万亩,有效缓解了秋粮“渴情”。在这场抗旱保秋攻坚战中,卧龙区充分发挥12345热线“传声筒”和“连心桥”作用,依托“预警、协调、处置”机制,以高效响应、有力协调、暖心服务架起了纾困解难“幸福线”。
旱情不除,行动不止。卧龙区将持续紧盯旱情变化,以更扎实的举措、更有力的行动,纵深推进抗旱保秋工作,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奋力夺取秋粮丰收,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