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汉文化传承发展新蓝图——南阳汉文化研究会成立两周年座谈会


记者 刘露

2025-08-21 来源:云上南阳

8月16日,南阳汉文化研究会成立两周年座谈会在河南南阳举行。研究会领导、顾问及中层以上会员齐聚一堂,总结发展成果,共商当前新形势下汉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大计。

南阳汉文化研究会于2023年8月17日挂牌成立,以建设“中国汉文化之都”为使命,致力于打造汉文化研究高地、传播引擎与产业赋能平台。受到中国秦汉史学会、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等权威机构的关注支持,被学习强国、央广网、中国日报网、人民日报海外网、环球网、中国经济周刊等媒体持续报道。研究会致力于深挖两汉文化资源,构建南阳汉文化学术理论体系,掌握历史文化话语权,为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文化动力,弘扬大汉雄风与民族复兴精神,服务文化强国战略。

研究会现拥有会员107名,其中专家顾问11名,党员干部54名,分设学术研究、传播推广、产业发展三大专业委员会,设秘书处负责调度服务、综合协调,并建立《两汉文化看南阳》编辑部;联合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学者,南阳市博物院、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南阳汉画馆、南阳黄山遗址研究院等专业机构专家组建跨学科研究专家团队,成为研究会“智库核心”。短短两年,已让南阳汉文化研究推广和产业发展在文化界“风生水起”“声名远扬”。

座谈会上,牛天伟、徐云浩、韩斝、梁铁牛、赵绍军等顾问首先对研究会整体发展方向、研究思路,传播形式、产业结合等方面提出宝贵建议,他们高度肯定研究会两年来在学术深耕、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方面的突破性贡献,并提出许多创新性、建设性意见。

南阳汉画馆研究馆员牛天伟提出南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冠以“帝乡”名号的城市,“南都帝乡”是南阳原生IP,希望今后在研究方面要深入挖掘南阳“帝乡文化”;南阳理工学院教授徐云浩提出要重点研究汉代对中国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和汉代道德风尚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馆员韩斝提出要先人一步进行城市文化地位、文明探源研究,高位谋划汉文化研究的战略眼光和建立南阳汉文化主导权;

玉文化专家梁铁牛盛赞研究会近年来的广泛社会影响,期待在汉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拓展更多渠道,与文创旅游深入结合,迎接南阳汉文化的崭新机遇;南阳理工学院教授赵绍军则希望扩展工作思维,与其他研究会多开展交流共享研究成果,重点研究南阳汉文化的特质,如楚文化、中原文化的关联影响,和汉文化对三国文化的影响,希望南阳汉文化研究会在传播方面要用好新媒体;以不同形式的活动提升传播效果。

参会代表纷纷发言,会场气氛活跃。南阳师范学院郭跃山博士提出要加强文献典籍研究,使之成为坚强的学术研究基础支撑,建立数据资料库,积极掌握文化传播主导权,体现出南阳文化战略远见;杨四方、李青友等提出重视基础研究,挖掘文化原点,明确目的,重点解决考据等根本问题;朱振华、崔鉴平、赵志强、张文松等结合自身工作做了体会分享。

南阳汉文化研究会领导毕跃杰、曹新洲、顾世创、马德周、郑元应等参加座谈,毕跃杰会长首先传达了8月8日召开的南阳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及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情况,及中央、省、市文化工作核心精神:特别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考察时“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重要指示,落实河南省委“以创意科技赋能传统文化”要求,响应南阳市委、市政府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

毕跃杰会长用三句话概括研究会创建两年来的工作——一是群策群力共同创建了南阳汉文化研究会;二是选对了方向、走对了路子;三是上下一心干出了骄人的业绩。他说,研究会成立两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主要领导首次专题听取汉文化汇报,明确要求研究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文化动能。二是研究会影响辐射海内外,澳门大学主动邀约汉代文化活动的合作;国际非遗组织力荐参与华盛顿中国文化节;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率团来南阳探索南阳文化尤其是汉文化,寻找非遗以及非遗诞生的文化历史渊源;山东曲阜市副市长专程寻求汉代中医药文化合作等。三是传播体系立体化:践行“研究有高度、传播有广度、产业有深度”理念,联动南阳广播电视台、东堂文创等单位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

面向新征程,毕跃杰强调:未来要研究会锚定五大发展方向。一是深化研究根基,激活会员学术潜力,系统性挖掘南阳汉文化资源;二是精准传播赋能,紧扣汉文化核心,以“新五化”标准拓展传播覆盖面;三是驱动产业转化,助推城市影响力提升与企业文化附加值双赢;四是淬炼会员素养,弘扬刘秀“人为贵”、张衡“无坚不钻”等汉代精神;五是优化制度体系,各专委会月底前制定“上台阶”专项方案,启动“百年研究会”建设规划。

座谈会的召开,适逢南阳汉文化研究会创建两周年到来,全面客观的总结了研究会两年来的发展变化,精准的擎画了未来的工作方向,南阳汉文化研究会将在“两汉文化看南阳”的旗帜下,以学术为基、传播为翼、产业为根,全力谱写南阳汉文化复兴的时代新篇。

来源:南阳汉文化研究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