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勇毅前行。这是一个写满收获的五年,一个交出完美答卷的五年。
制定省本级法规44件、修改32件次,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177件;听取审议省“一府一委两院”报告84个,开展执法检查27项,组织专题询问7次、专题调研16项;就有关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46项;选举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573人次,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600余人次、参加调研检查500余人次……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紧跟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在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中,描绘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河南画卷。
高举旗帜,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居于首位。
省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政治机关首要定位,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常委会党组会议的“第一议题”,作为人大代表和机关干部学习培训的“第一课程”,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建立全覆盖、常态化学用交流研讨机制,累计形成学习研究成果600余篇。
举旗定向,勠力同心。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五年来围绕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重要活动向省委请示报告364次;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制定贯彻落实工作台账,明确137条具体措施。
党的二十大刚闭幕不久,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即召开(扩大)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分专题研讨,对常委会、机关和全省人大代表学习贯彻工作作出安排,要求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上率下、注重统筹结合、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学习研讨、组织专题活动、推行“周学、月谈、季讲”学习机制……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党组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人大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确保人大各项工作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有效执行。
围绕中心,在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勇挑担挑重担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鲜明导向,坚持“在全局中谋划、在大局下行动”,努力做到全省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为省科学院专门立法,解决重建重振痛点;确保一渠清水润北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通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条例,为革命老区插上腾飞的“翅膀”;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加快“数字河南”建设……
助力“技能河南”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等进行发力。推进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是省委、省政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研究确定的“一号工程”。为保障省科学院重建重振,省人大常委会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开展《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工作。条例起草工作从2022年2月中旬启动,经5月份一审、7月份二审通过,成为我省开展精准立法、创制性立法的一个典型样本。此外,省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立起河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法治之“纲”;制定中原科技城总体规划管理条例,对规划的编制原则、主体、内容和程序等进行规范,保障一张蓝图绘到底。
助力“美丽河南”建设。省人大常委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制定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节约用水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绿色建筑条例、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等法规,让每部法规都体现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措施,让蓝天碧水净土成为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普惠福祉。
助力“平安河南”建设。省人大常委会树牢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制定气象信息服务条例,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2019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禁毒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2021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出台《河南省禁毒条例》,对我省禁毒宣传教育、毒品和制毒物品管制等内容进行明确。警务辅助人员作为公安警务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在缓解警力不足、维护社会稳定、开展行政管理、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保障警务辅助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警务辅助人员的合法权益,省人大常委会于2020年9月26日表决通过《河南省警务辅助人员条例》。2022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河南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为助力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畅通矛盾纠纷化解渠道,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多元化解纠纷需求提供法律依据。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打好“组合拳”,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助力“法治河南”建设。省人大常委会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正确行使。在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中,组织全省三级人大常委会组织560个检查组,深入6243个企业,组织座谈会1880次,暗访服务大厅436个,抽查行政部门2158个,开展问卷调查54000余份,组织法律知识测试37000余次,聚焦问题,注重实效,不走过场,让“法律巡视”利剑彰显威慑力。2021年11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进行专题询问。
此外,省人大常委会还参与谋划我省“十四五”发展蓝图,提出41条意见建议;推动打好三大攻坚战,连续开展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紧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施策,就安全生产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对发现的120余项安全隐患问题列出清单,督促整改落实;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与民生相关的监督项目74个,占所有监督项目的一半以上;高度关注社会和谐稳定,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23964件次,督办重要信访案件206件;初步建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预算审查监督网络,省级平台使用以来收集数据1100万条,实现全过程动态跟踪监督。
良法善治,在夯实法治河南建设根基中赋动能展担当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省人大常委会聚焦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在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将保生态与保发展、保民生结合起来,推动各方严格落实法律责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河南是中医药学的主要发祥地和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大省。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启动《河南省中医药条例》制定工作,为我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规划路径,推动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疫情防治,更好助力健康河南建设。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责任重大。2021年12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用立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3.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水资源短缺已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2021年12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南省节约用水条例》。
为发挥航空港实验区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探索形成的一些经验做法固定下来,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实现立法与改革相衔接。
面对疫情冲击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把优化营商环境理念体现到相关省本级法规制定修改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丰富立法形式,可以搞一些‘大块头’,也要搞一些‘小快灵’,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省人大常委会注重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在“小切口”“小快灵”立法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其中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的规定只有9条942字,中原科技城总体规划管理条例只有9条815字,让人看得明、记得住、好执行,走出了精细立法、精准立法的新路子。
激发活力,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中架桥梁连纽带
聚合力,添动力,增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
省人大常委会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始终,紧扣“全过程”要求,拓宽“主渠道”功能,发挥“主力军”作用,用生动实践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坚持在换届选举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今年全省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为契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共选举产生县级人大代表42155名、乡级人大代表133851名,筑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石;坚持把立法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在编制年度立法计划时向基层人大、人大代表征集立法项目建议,每部法规草案都通过河南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设立2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5个立法基地,努力让每部法规都装满民意;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体现在监督工作中,向全社会征集年度监督议题建议,每次执法检查期间都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邀请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基层群众代表参加,推动监督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建设,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具体实践。2022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以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召开近6000人参加的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工作会议,印发指导意见,对示范点建设进行指导部署。
完善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全省共建成线下各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点)9583个,实现了乡镇街道建站全覆盖、五级代表进站全覆盖,同时建成6416个网上联络站,形成线下线上相互补充、18万名代表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2022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高质量建成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之家暨省代表联络总站,常委会领导参加启用仪式并与基层代表联络站视频连线。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先后邀请代表600余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500余人次参加常委会立法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组织全国和省人大代表3000余人次围绕创新驱动等进行视察调研。全省联动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帮扶群众2万余户,为群众办实事3万余件。对本届以来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经过持续跟踪督办,1394件尚未完全解决的建议中,已有1189件落实到位。五年来,代表所提的166件议案、4359件建议全部办理完毕。
以民为本,在奏响民生幸福交响乐中善作为勤作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人大工作叩响的是群众期盼的心声,连起的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印迹。
聚焦学有所教,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阶段教育等,进行全面监督,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全面改薄”、教育事业 “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专项工作报告等。为维护社会公平,省人大常委会将高考及录取作为例行监督事项,每年开展一次视察调研。
聚焦病有所医,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 “三医联动”改革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对医疗卫生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管理条例》执法检查。
聚焦老有所养,省人大常委会出台《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破解养老服务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社会治理,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情况的报告,推动城乡群众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开展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尊重和实现人才价值。
守正创新,在致力推进“四个机关”建设中谋创新提质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人大机关首先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一文一稿、一会一事、一言一行、一草一木都是政治。人大机关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确保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为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为提高立法质量效率、增强监督刚性实效,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立法协调小组、监督工作协调小组,强化对工作项目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持续加强政治建设,积极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节奏更快、标准更高、规矩更严、效果更好”的工作理念在常委会及机关深入人心。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完善上下级人大工作联动机制,创新开展全省人大系统“出彩工作”评选;发挥制度理论研究会智库作用,编撰《“小切口”立法实践与探索》等著作;组织人大新闻奖评选,建成省人大历史陈列室,展现人大制度在我省的生动实践;把“互联网+”理念融入人大工作,建成并完善立法与备案审查等信息化平台,推进省市两级人大视频会议室建设,融媒体中心形成宣传矩阵,机关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时代新征程,省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河南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而努力奋斗。(高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