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破难题,仲景街道“执法+普法”携手整治电动车上楼顽疾


记者 刘露

2025-09-26 来源:云上南阳

9月24日,为根治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仲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与街道司法所紧密联动,开展了“畅通生命通道”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一改以往单一的执法模式,通过“刚性执法”与“柔性普法”相结合的方式,既彰显了法律威严,又传递了治理温度,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隐患触目惊心,联合整治势在必行

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充电,犹如一颗颗“不定时炸弹”潜伏在居民身边。此前,因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导致的火灾事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教训惨痛。尽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规明令禁止该行为,但部分居民因安全意识不足或图一时方便,仍心存侥幸,使“电动车上楼”成为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我们接到过多次居民投诉,反映楼道被电动车堵塞,不仅通行不便,更担心消防安全。”一位街道工作人员反映,“然而,单靠我们一次次上门劝阻和处罚,效果难以持久,必须从根源上提升居民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

“执法蓝”+“司法蓝”,刚柔并济破难题

面对这一治理顽疾,仲景街道创新工作方法,推动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与司法所形成合力。行动中,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发挥“刚性”作用,组成巡查小组,对辖区内多个高层住宅小区进行重点排查。工作人员对在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区域违规停放的电动车进行现场清理,对正在“飞线”充电或入户充电的住户进行上门告诫,并依法对拒不改正的当事人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并进行相应处罚,以法律的强制力保障生命通道的畅通。

与此同时,街道司法所则扮演“柔性”角色,将普法宣传贯穿行动始终。司法所工作人员与执法队员一同上门,不再是简单的“开罚单”,而是变身为“普法宣传员”。他们向居民发放精心制作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告知书》,用近期发生的真实火灾案例“以案说法”,生动形象地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违法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为居民解答法律疑问,并积极调解因电动车停放引发的邻里纠纷。

疏堵结合,长效治理赢得民心

除了“堵”住违规行为,街道更注重“疏”通合理渠道。据悉,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前,街道已协调小区物业、业委会等部门,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桩和停车棚的规划建设,努力满足居民安全、便捷的充电需求。

“以前也知道电动车上楼危险,但楼下没地方充电,只好推上去。”一位社区居民在听取了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讲解后坦言,“现在工作人员一边讲道理、管违规,一边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我们心服口服,以后一定按规定停放电动车。”

此次联合行动中,街道共纠正并劝阻电车上楼、楼道乱停乱放20余辆,清除飞线充电10余根。该行动不仅有效消除了大批消防安全隐患,更是一次深入的全民普法公开课。下一步,仲景街道将把这种“执法+普法”的模式常态化,持续推动充电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携手居民共同筑牢社区安全防火墙,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社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