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阳职教园区皇路店镇褚庄村,90岁的程广勤老人正在撒食喂鸡,84岁的唐丰保在奋力劈柴,阳光洒在他们银白的发丝上,折射出岁月沉淀的温暖。这座仅有 2600 余人的豫南村庄,却生活着 51位80岁以上老人,其中16人跨越90岁门槛,2位世纪老人见证着时代变迁。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老人,试图寻找他们身上的长寿密码。
东仓房村组 101 岁的陈志书老人是全村的 "寿星代表"。这位经历过旧社会苦难的老人,至今依然身体矍铄,行走自如,经常一个人在村里走动,见人总是乐呵呵的,笑容满面。老人膝下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女儿是老大,住得不远,经常回来看望老母亲。姐弟三个关系融洽,家庭美满和谐。据女儿介绍,老人在年轻时,家庭贫寒,吃过不少苦,生性要强,干活不落人后。"俺娘年轻时挑水种地啥活都干,劳动增强了她的体质。“女儿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陈茨园村组 99 岁的史文兰老人,在二儿子专门改造的农家小院里安享晚年。儿媳放弃城市生活,回乡侍奉婆婆的故事,成为村民口口相传的佳话。据悉,老人养育有三个子女,因为在城里住不习惯,二儿子专门回老家整修了老房子,收拾了院落,美化了环境,预留了小菜园,给老人打造一个舒适的居住养老庭院。在市里生活了近30年的儿媳,也回到老家陪伴老人。
西仓房村组93岁的程广芝老人,需要依靠拐杖走路,饭量也还可以,早晨一碗玉米糁、一块馒头,还可以喝一袋牛奶。六个子女轮流照顾老人,也让她不会感觉烦闷。
侯西组84岁的唐丰保老人身体硬朗,能够劈材、种菜、挑水、做饭,照顾老伴。他是1959年入伍的老兵,在部队光荣入党,曾在北京某部炮兵部队任副班长、炮手,服役五年,1964年退伍。2016年7月1日,获中共河南省委颁发的“50年以上党龄荣誉纪念章”。退伍多年,唐丰保依然不忘初心,永葆军人本色,自给自足,积极面对生活。
当我们看到同村组的程广勤老人时,她正在撒食喂鸡。90岁高龄的她,依然能够喂鸡、做饭,行动自如。老人在年轻时积极参加兴修水库的劳动,表现积极,于1957年光荣入党,2021年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她生有六个子女,如今在大儿子家生活,当她拿出珍藏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儿媳非常惊讶,一直不知道婆婆还拥有这份荣誉。
编后:在褚庄村,时光仿佛被赋予了特殊的魔力。这里的每一道皱纹都刻着岁月的故事,每一双粗糙的手掌都托举着最质朴的愿望。当城市为老龄化问题殚精竭虑时,这个豫南小村庄用实践证明:银发浪潮可以与天伦之乐同频共振,传统孝道与现代文明能够交相辉映。或许,这就是新时代中国乡村最动人的模样。
(职教园区新闻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