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廊筑屏障  护航清水润京津》淅川:构筑生态屏障 护航一渠清水北送 


记者 张朋

2024-11-19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开篇语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十年来,南阳以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呵护着源头清水,确保着水质安全。全市林业系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积极主动开展中线干渠生态廊道建设、保护和利用,以绿护水成效明显,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即日起,《南阳新闻联播》推出专栏《生态绿廊筑屏障  护航清水润京津》,聚焦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生态廊道的建设成效,全方位展示我市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的创新举措、成效亮点。今天播出《淅川:构筑生态屏障 护航一渠清水北送》,详细介绍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绿色生态建设的经验。

淅川:构筑生态屏障 护航一渠清水北送

千里调水,始于淅川。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县以荒山造林、生态廊道绿化等工程为重点,持续推进植绿护绿,打造出全方位的生态屏障,护航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深秋时节的太子山层林尽染,在丹江水面上映射出斑斓的色彩。夕阳下,太子山林场的护林队员们正在开展日常巡林。消除火灾隐患、防止滥砍盗伐、预防森林病害是他们护林的主要工作。

记者 黄四维:我看这一片的树木长得比较粗壮 是最早种下的一批吗? 淅川县太子山林场场长 陈人范:这棵树是1975年种下的 经过队员们的精心管护,从一株小幼苗长成现在的参天大树。

22平方公里的太子山林场地处丹江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核心区。1975年,一群热血青年来到满是荒坡的太子山,成立护林队,开始了石头山造林记。历经40多年、在三代护林员的共同坚持和努力下,太子山林场从荒山变林海,森林覆盖率从不足30%提升到92%,活立木蓄积量10万立方米以上。太子山林场护林队也荣获“出彩河南人”2022感动中原年度集体。。

记者 黄四维: 经过第一代人的植树,第二代、第三代人的守护,四十多年来的接续努力,才换来今天太子山林场这一片森林、一片净土,也为丹江水流入主干渠竖起一道生态屏障。

环境改善不是一日之功,“绿色画卷”也并非一日绘就。集山区、库区于一体的淅川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石漠化面积大,不少地方山石裸露,连荒草都难以存活。为了从根本上涵养净化水源,淅川林业人迎难而上,以国储林项目为主,创新方式,采取客土造林、民办水保等方式推进造林绿化,实现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淅川县葛家沟国储林项目施工队负责人 杨豪:当年这里交通条件差,没有路、没有土、也没有水。我们每天上三四十个人,人工挖穴,从其他地方运土填到穴里 ,通过三级提灌浇水才保证林木成活。

自2016年开始,淅川县推广试点经验,围绕库周生态隔离带、石漠化治理试点、生态廊道绿化等工程,以每年1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3.2万亩,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综合效益“三增加”。

记者 黄四维:我现在是在马蹬镇葛家沟国储林项目区,这片林地面积6000亩,像这样的林地在环库区还有将近20个,环库森林覆盖率达到61.7%,打造出一幅“青山抱绿水、绿水映青山”的美丽画卷。

淅川用绿色守护水源,也用绿色发展经济。漫步在库区的环湖公路上,两侧生态廊道内乔木、灌木、花草错落有致,郁郁葱葱,打造出“人、路、景”和谐相宜的流动风景线。这条全长200多公里的生态廊道不仅为渠首增加颜值,也把沿线乡镇镶入生态产业链上,通过种植柑橘、石榴等经济林,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今的库区周边,正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人民生活幸福的示范区域。

南阳台记者 柳晓东 黄四维 陈博 李庆生 魏昂 王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