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住房城建品质内涵全面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5.2万户居民


记者 刘露

2025-10-22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10月21日,南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南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住建局专场,全面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效。

“十四五”期间,市住建局紧扣“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发展目标,坚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以“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为牵引,推动住房保障、城市更新、安全韧性建设、行业改革四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住建事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城市面貌显著蝶变,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住房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宜居底色愈发鲜明

市住建局聚焦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不断满足“住有所居、住有优居”的美好期盼。

在保障住房供给方面,“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14余万套(间),惠及群众60余万人;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75万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876套,公租房配租率达95%以上,还为4635户家庭发放城镇租赁住房补贴484万元。同时,利用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闲置存量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近1万套,有效缓解产业园区职工、教师医生等群体的阶段性住房困难,且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实现“一网通办”,保障公平公正公开。

为稳定房地产市场,我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构建“人房地钱”联动新机制,扎实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通过强化预售资金监管、拓展房地产融资“白名单”,全市583个商品住房项目的工程建设、配套设施、不动产办证等事项得到完善,224个新建项目56730套房屋高质量交付。2022年至2025年,我市连续出台政策降低购房成本,五年间商品住房累计销售3850万平方米35万套,年均销售约770万平方米7万套,市场基本面稳固。

老旧小区改造与品质提升同步推进,五年累计完成1714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超15.2万户。改造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解决屋顶渗漏、消防隐患、管网老化等问题,推进雨污分流、水电气暖管网更新、加装电梯等工程,同时优化绿化布局、增建停车泊位、拆除违章建筑。

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好房子”试点,探索“急救保命+生活服务+中医康养”一体化健康住房模式,推进完整社区建设,统筹布局教育、医疗、健身等配套设施。在物业服务管理上,深化“红色物业”创建,出台《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退出办法(试行)》等政策,组建物业服务质量评估专家委员会,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实现社区治理与人居环境品质双提升。

城市更新提质实现新跨越 功能品质全面优化

市住建局坚持以城市更新行动为统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践行高效生态理念,推动城市结构、功能、品质系统性提升。

在科学更新层面,我市落实“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要求,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工作,设计“国家基础指标+省级特色指标+南阳市特色指标”三级指标体系,扩大住房、小区、街区覆盖范围,精准查找城市发展短板,为城市更新规划、项目库核定提供依据,确保城市发展科学有序。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路网体系不断完善。五年间建成光武路西延、长江路南延、申伯大道等36条市政道路,提升改造新华中路、建设中路等18条道路,打通明山路、关帝庙路等11条“断头路”“卡脖子路”,新增道路长度401.23公里。针对“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全市建成公共停车场140个,新增停车泊位超12万个,上线“宛美停车”智慧管理服务平台,累计服务约900万车次;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7472个,实现公共停车场充电服务全覆盖,切实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成效显著。我市编制《南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9-2035)》,推动《南阳古城保护管理条例》立法,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保护格局,形成多部门及属地政府参与的工作机制,出台《南阳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试行)》。以危旧房改造为切入点,沿解放路、民主街历史街区轴线,用“嵌入式、微改造”模式保护修缮历史建筑;整治护城河水系、修复桥梁,重塑“城垣环水”格局;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目前,我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级1座、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片,各级历史文化名镇等113个、历史建筑138处。

安全韧性建设得到新提升 城市运行保障稳固

市住建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既看“地上”,更重“地下”,将安全韧性要求贯穿于南阳城市建设全过程。

在地下管网建设上,“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建改建供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2161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供水管网密度从“十三五”末的3.12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8.81公里/平方公里,增长182%,丹江水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白河南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泥处理厂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从“十三五”末的38万吨/日提升至78万吨/日,污水收集率达75.62%,提高近48个百分点。此外,中心城区新增雨水、污水管道长度近1000公里,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大头落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显著增强。

建筑安全监管持续强化,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房屋安全专项体检,深入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排查治理建筑安全隐患。在建筑施工监管中,紧盯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重大危险源,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住的安全”。

行业创新改革取得新突破  发展基底更加坚实

市住建局持续深化住建领域“放管服”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市推进住建领域“放管服”改革,“工改”系统迭代升级,联合验收、不动产登记融合形成“南阳经验”并推向全国,企业满意度超98%;“办理建筑许可”指标跃升15个名次,稳居全省前列。同时,深化“多测合一”“多规合一”改革,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我市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组建南阳城乡建工集团,助力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市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执行率和施工实施率连续保持100%,新晋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20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市住建工作成效显著,为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作出重要贡献。展望“十五五”,市住建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副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持续推进住房体系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动力增强,为南阳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贡献更多住建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