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交通运输多项指标全省领跑


记者 刘露

2025-10-22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10月21日,南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南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交通运输局专场,全面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总体情况。

“十四五”期间,市交通运输局聚焦“两高四着力”,勇担使命、真抓实干,全面统筹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绿色发展、行业治理等方面工作,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化,交出了一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出彩答卷。

综合交通体系日臻完善 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发展

“十四五”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全市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达619.18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2594公里,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郑西、焦唐等5条高速公路项目已建成通车,渑淅高速淅川至省界段、南邓高速等2条高速公路项目将于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1100公里,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的领先地位。

“十四五”期间是南阳高速公路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全市争取到“四条七段”高速公路项目集中落地,总建设里程达331公里,投资超400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内河航运迎来历史突破 “通江达海”梦想即将现实

作为全省唯一拥有长江水运通道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航运项目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唐河复航一期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5%。项目主要节点工程郭滩枢纽、水台子枢纽、郭滩港区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郭滩大桥进入收尾阶段,整体项目将于2025年底前主体完工,具备通航条件。

这一重大工程建成后,将彻底结束南阳“不沿江、不靠海”的历史。通过唐河联通汉江、长江,南阳将成为豫鄂衔接的水运枢纽,与铁路、公路、航空形成“四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据测算,唐河全线通航后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约40亿元的物流成本,同时节约能源24万吨、减少碳排放50万吨以上,为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普通公路网络持续优化 干线公路优良率达92%

在普通公路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实施普通国省道改扩建项目71个、860公里,干线公路优良率达到92%,路网结构持续优化,通行能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新改建农村公路5690公里,实施危桥改造975座,完成安防工程2611公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铁路网络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以宁西铁路、浩吉铁路、焦柳铁路、郑渝高铁为骨架的“一横三纵”铁路网格局。南信合高铁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正在进行可研评审,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南阳铁路枢纽地位。航空运输保持稳定发展,姜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稳定在100万人次左右,运输效率持续提升。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 总里程跃居全省第一

“四好农村路”建设是“十四五”期间南阳交通运输事业的亮点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7242公里,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全市95%的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100%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100%的建制村及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

“十四五”期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0.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6341公里,改造桥梁1016座,实施安防工程2720公里,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连年来,南阳市农村公路完成投资、里程、桥梁改造规模均居全省前列,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先进行列。全市已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4个,在首届“河南最美公路”评选活动中,内乡县X004夹大线等4条农村公路获得河南十大“最美农村公路”荣誉称号。

客运服务全面提升 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在客运服务方面,“十四五”期间,南阳市先后获得“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荣誉称号。具体指标大幅提升:公交车辆由创建初期的882.4标台提高到1699.4标台;万人公交车标台数由7.92标台提高到13.22标台;公交线路由593公里提高到905.8公里;公交专用道由14.7公里提高到66.4公里;绿色出行分担率由70.9%提高到80.4%。

客运场站建设同步推进,“十四五”期间投资10.72亿元、投入运营17个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客运场站。积极推动客运转型升级,“三顾出行”等客运定制品牌和经营经验得到有效推广。同时,完善95128巡游车平台“一键叫车”服务覆盖面,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提供便捷出行服务。

客货邮融合创新发展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是南阳交通运输事业的又一创新举措。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高质量邮政快递物流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文件,创新性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全市4566个行政村以“定线班车+公交运营”方式,实现村村通客车。

全市已建成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10个、“多站合一”乡镇服务站56个、村级服务点3019个。通过客货邮融合发展,有效助力全市邮政快递业2024年寄递业务量突破7亿件,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今年10月15日,省政府在南阳市淅川县召开了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现场会,推广南阳经验。

在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方面,打造“宛东公交”品牌,投入318台新能源公交车,开通10条市到县公交,日均运送旅客4万余人次,极大方便了城乡居民往来。

物流产业蓬勃发展 多式联运格局初步形成

物流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市共培育A级物流企业39家,居全省第二位,其中西峡龙城物流成功创建5A级物流企业,标志着南阳物流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因地制宜推进多式联运试点,成功开行俄铝进口中欧班列,打通我市与连云港、防城港、青岛港铁海联运通道,加快宛品出海步伐。

依托优势企业,支持西峡县公铁联运物流园、内乡县牧原智慧物流园、豫资海元大宗商品供应基地等项目建设。全市现有网络货运平台企业10家,累计整合社会零散运力2.58万辆,整合货车司机2.09万人,有效提高了货物实载率和运输效益。

货运数据同样亮眼,“十四五”期间,全市共完成货运量16.5亿吨、货运周转量5748亿吨公里,客运量2.96亿人、客运周转量305亿人公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慧绿色双轮驱动 行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南阳交通运输系统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编制《南阳市数字交通发展规划(2023—2025年)》,实施建设南邓智慧高速、南阳市普通公路智能感知系统工程、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监管平台等数字交通重点工程。中交国通建成全国首家实体隧道科研试验平台,南邓智慧高速作为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其智慧高速综合管理平台已上线运行。

在绿色发展方面,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模式,建立标准化城市货运绿色配送体系,新增新能源货车5210辆。积极推动公共交通领域车辆清洁化新能源化,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100%,更新新能源出租车480辆,淘汰国三、国四排放营运车辆1.66万辆,完成老旧营运船舶拆解87艘。

在行业治理方面,持续推进“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等治本之策,实施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四个一”“四道杠”工程,完成3554处平交路口改造。推动普货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升级应用,全市3万余台营运货车全部安装4G智能视频监控设备。“交通执法路长制工作法”入选交通运输部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典型案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