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南阳篇丨昂首阔步新征程


记者 刘露

2025-10-23 来源:河南日报

  南阳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穿城而过的白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李栀子 摄

  □本报记者 李宗宽 王娟

  百舸争流催奋进,千帆竞发向潮头。“十四五”期间,南阳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城市能级显著提升、民生保障成色更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近年来,南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南阳作出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省委“1+2+4+N”目标任务体系,锚定“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纵深推进“五聚五提”工作抓手,大力践行“六个弘扬”作风要求,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取得新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了更多贡献。

  “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南阳的战略定位,也是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南阳聚力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做强产业硬支撑;聚力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培育绿色新引擎;聚力打造全国枢纽经济先行区,畅通发展大通道;聚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康养目的地;聚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创出善治新模式,加快推动副中心“定位”变“地位”、“愿景”变“实景”。

  在南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敏瓷微电子有限公司的芯片封测项目落地投产,浪涌抑制型压敏产品成功攻克技术壁垒,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在淅川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河南晶多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着手打造国内最大的人工晶体合成云母生产基地,河南淅川平煤三责精密陶瓷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打印生产线;在内乡县,中以农业园里机器狗探地、无人机观天;在唐河县,“强芯扩链”的智能传感器生产高地加速隆起……2024年,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规模分别突破1700亿元、900亿元、850亿元。主导产业链群发展壮大、焕新出彩的同时,合成生物、新能源装备及化工、航空再制造等未来产业正在拔节生长。南阳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加速隆起,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产业硬支撑更加坚实。

  绿色是南阳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南阳最厚实的家底。南阳市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以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和保护补偿为重点,稳步推动林业碳汇、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等自然资源权益交易,着力畅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深入实施“宛美”旅游战略,建设高品质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全方位叫响“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品牌。绿色添活力,生态增效益,让更多“好风景”变成“好前景”,全方位提升南阳市生态经济的“含金量”。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市正奋力绘就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南阳实践。

  从传统交通要道到全国枢纽经济先行区,南阳市以交通网优势再造为抓手,不仅打破了时空壁垒、更新了发展观念,更重塑了经济版图、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数据显示,2024年,南阳市货运量达4.5亿吨,货运周转量1459.5亿吨公里,客货周转量折合累计增速13.8%,居全省第二。其中,南阳国家物流枢纽各园区实现货物吞吐量2889万吨。

  南阳既是中医药圣地,又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中医药文化主要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南阳市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大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着力做好“中医、中药、文化、科技”四篇文章,努力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扛大旗、走前列。传仲景医道、佑百姓安康,探索“防治康养”南阳模式,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兴道地宛药、育千亿产业,特色诊疗、医养、康养、药膳等新业态发展迅猛,上榜中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承岐黄薪火、扬国医精粹,持续推动仲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日益提升国内外影响力。数智潮涌处、本草焕新章,河南国医学院设置申报顺利通过教育部现场考察,必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插上科技的翅膀。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南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五基四化”要求,创新提出落实党的领导全覆盖、服务群众全身心、基层基础全过硬、法治诚信全贯通、风险隐患全化解“五全要求”,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民辅警队伍、法律工作者队伍、网格员队伍、社会志愿者队伍“五支队伍”的思路举措,加快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持续攀升,公众安全感保持在96%以上,连续3年获评“全省法治建设优秀省辖市”。这份社会治理的“南阳答卷”,生动地展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

  风劲扬帆正当时,踔厉奋发踏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阳市正致力于打造经济繁荣、既丽且康的绿色发展之城,动能充沛、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之城,平安和谐、民富文昌的幸福魅力之城,奋力开创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