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楼上楼下吵架、楼道堆杂物,要么协调半天没用,要么只能报警;现在社区有了‘邻里温度计’,社工带着志愿者当天就解决,杂物清了,邻里关系也和好了!”这是宛城区汉冶街道老庄社区居民王阿姨的真切感受,也是当地基层治理成效的生动缩影。
为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化解“微小矛盾”与“细微难题”,宛城区委社会工作部以“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为目标,推动“邻里温度计”项目落地,依托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构建起“精准感知需求、高效匹配资源、闭环落实服务”的治理模式,五方协同、各尽其责,凝聚治理合力,将服务延伸至楼栋、到户、到人。
社区:当好需求“侦察哨”
依托“线上+线下”双渠道收集需求,线上通过网格微信群接收诉求,线下由楼栋长每周上门走访特殊群体,并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温度计驿站”,方便居民当面反映问题。每月整理需求,形成标注“紧急程度”“涉及人数”的“需求清单”,确保服务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
社会组织:亮出专业“硬功夫”
针对清单中的专业需求精准联动资源:联合日间照料中心为独居、失能老人提供“上门问诊+家务整理+代买药品”服务;携手法律咨询机构每月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免费解答宅基地纠纷、财产继承等问题,以专业服务保障居民权益。
社会工作者:做好资源“连接器”
南阳市太和社工牵头组建“和事佬志愿服务队”,筛选老党员、退休法律工作者等五类核心人员开展培训;依据“需求清单”制定个性化方案,如为单亲家庭孩子对接托管资源、为邻里矛盾安排“一对一”调解,并跟踪服务效果防问题反复。
社区志愿者:化身服务“暖心人”
由30余人组成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是“邻里温度计”项目的机动力量。他们通过居民自愿报名、社工筛选后,开展助老、调解、清洁、宣传等类型的活动:助老组经常性慰问独居老人,并进行燃气安全排查;调解组配合“和事佬”参与邻里矛盾的早期沟通;环境组每周进行楼道清洁、绿化维护;宣传组则在小区广场发放反诈、养老政策手册。截至目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800小时,不少居民感叹:“如今小区里随处可见红马甲,心里格外踏实。”
社会慈善资源:注入治理“温情剂”
整合社区资源,联合周边超市、理发店、早餐店等商户,共同捐赠物资并精心包装成“和解能量包”。在成功调解邻里纠纷后,社区会向双方赠送这份暖心礼包,其中包含理发券、早餐券等,以温馨的方式传递社区的关怀与鼓励。参与该项目的社区超市老板李师傅表示:“能够为邻里和谐贡献一份力量,既帮助了他人,也让我的小店经营更具意义。这样的活动,我们都愿意参与。”
宛城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邻里温度计”是洞察民心的标尺,“五社联动”是服务民心的纽带。下一步将以老庄社区为试点,在全区推广该模式,推动资源向社区倾斜、服务向群众聚焦,让“邻里互助、社区温暖”的氛围覆盖更广,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源:宛城区委社会工作部 通讯员:朱水莲)(责编:朱志傲 监制:王丽 总监制:邢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