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超过退休年龄仍在工作的“银发劳动者”越来越多。根据现行法律法规,“银发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不再形成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仅需支付报酬。这使得“银发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处于空白地带。
根据现行规定,职工符合“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条件,应该退休。不过,近年来“银发劳动者”继续工作的不在少数。2019年年底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10.2%的老年人还在从事有收入的工作。
应该看到,现在许多退休人员,身体还很硬朗,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又有发挥余热的意愿,可以充分发掘人力资源,实现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多赢。不过,由于“银发劳动者”已达到退休年龄,一旦出现意外事件或劳动纠纷,劳动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人,通过制度补漏,加强“银发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完善工伤保障制度。“银发劳动者”年龄偏高,体力减退,在工作中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过去,退休返聘人员的职业伤害赔偿主要是由用人单位承担,这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有效救济,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2019年浙江衢州率先出台规定,用人单位聘用男性65周岁及以下、女性60周岁及以下退休返聘人员期间,可为其单独办理工伤保险。这一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有关部门也应将改革工伤保险制度提上日程,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条件,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为超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后顾之忧。
规范劳务合同。与正式劳动合同相比,短期劳务合同的相关事宜多靠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自行约定。如果劳务合同约定不详,很容易引发纠纷,且难以进行有效维权。对此,有必要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明确劳务合同的构成要件,比如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医疗补偿等,规范“银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务关系,保障“银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