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关心的,就是代表委员关注的 ,省两会上,医疗健康领域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不少代表委员纷纷就如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言献策。省政协委员王胜昔呼吁在省级层面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纯公益性医院同时,建议以病人治愈率多少为新的医院评价标准。
政协委员提出“好医院”的标准: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
到底怎样的医院才是“好医院”,标准应该是什么?这是省政协委员王胜昔在思考的问题。
王胜昔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有两个医院,分别服务两个区域。一个注重人民群众健康,努力在普及健康知识前提下,医疗资源下沉,不让病人过度治疗,结果区域内的群众的健康指标、幸福指数、平均寿命都比较良好。但是这个医院经常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经济效益一般;另一个医院,小病当成大病医,没病也要反复检查,不达效益目的不罢休,结果医院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医护人员待遇大增。但是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健康指标、平均寿命等均未见提高。“那么这两个医院到底哪个是好医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不少群众也都很关注。在工作和生活中,作为政协委员的王胜昔坦言,自己时常会遇到很多人这样的提问。“我想大家都有看医生的经历,大多也都有住院治疗的经历,答案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前提下,努力让群众花最少的钱,以最小的痛苦得到最好的治疗,无疑是人民群众所期待的,也应该成为‘好医院’的标准”。
呼吁在省级层面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纯公益性医院
王胜昔表示,我国自古就是提倡“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从医,首先就是医德。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医院的宗旨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从来都不是为了“创收”。
“如果医院津津乐道于‘创收’的业绩,而不是仁心仁术,未免有失偏颇。每个医院都不以盈利为目的,每个医生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让老百姓‘少生病’‘敢看病’,患者才会更加安心。”对此,王胜昔呼吁,在省级层面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纯公益性医院。
他进一步解释,公立医院试点公共卫生体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环,是建设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公立医院必须维持公益性质,注重维护群众利益,不以盈利为目的。让医院真正回归公益,让医生真正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势在必行。
建议以病人治愈率多少为新的医院评价标准
除了呼吁在省级层面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纯公益性医院,王胜昔同时提出建议,以病人治愈率多少为新的医院评价标准。
“谁花最少的钱、让病人不过度治疗、以最小的痛苦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谁就是好医生、好医院。”王胜昔建议,可以在纯公益性医院设立一个“看病率”与“治愈率”“有效率”的对比。“谁英雄、谁好汉,治愈率上比比看”。
在王胜昔看来,再难的事情,只要有利于人民群众,就有可能办成。医院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顶层设计来具体推动,需要政府持续加大投入,规范医疗机构收支管理,切断医疗服务收费与医务人员收入的联系。
可通过财政买单 保障医务人员的收入不再有经济压力和创收任务
“医院评价标准改革和回归,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王胜昔表示,改变医院靠医疗服务“创收”的机制,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理解、支持和推动。
在王胜昔看来,首先需要财政买单,保障医务人员的收入,让医生、医院不再有经济压力、不再有创收任务。用居民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医院和医生的标准,同时可以成立基金会、企业和社会捐助等,以拿出足够的专项资金进行奖励,让医护人员的价值可以得以充分体现。